第(3/3)页 富贵的童子在荷花池边看荷花露出笑意,一个好奇满脸的小小鲛人在不远处礁石后打量。 似乎原本用意,是为了凸显鲛人畏畏缩缩,藏头露尾,暗中窥窃。 结果很多小孩跟着家人来庙宇中,见到这个画面,都以为是好朋友。 还问,那个小姑娘,为什么生的是鱼尾巴? 家人有的耐心,解释是鲛人。 小孩又问:什么是鲛人? 于是又解释一通。 小孩再问,那如今鲛人在哪里? 家人回答:原本在隔相江,如今已经没有鲛人。 小孩不解,也不懂什么叫没有。 只问:就像隔相江的江草那样没有了吗? 江草许还能再生吧? 那江草再生时候,鲛人也会再回来吗? ....... 大人唯独剩下苦笑。 江草不再生,鲛人也没再回来。 甚至到后来,北魏也成为了历史。 那个曾经问过鲛人还会回来的孩子,如果尚在,只怕如今也才只到而立之年罢了。 ...... 陈大状说:“.......真是没得半点好处。所有人。” 北魏消灭了鲛人,没得半点好处。隔相江浑浊,江鱼几乎死绝,江草绝迹,河道堵塞,水利不畅,北魏没有因为对战鲛人而损伤国运,却在漫长的治理水利的地方几乎耗尽了元神。 当年被北魏君王忽略嘲笑甚至斩杀了领头者显示君威的学者,那个时候起了一些不小的作用。北魏是游牧起家,马上的得来的天下。结果谁也没想到,最后居然亡命在一帮读书人和女人的身上。 南齐南顺后来亡了北魏。当年的玉英将军也就是后来的成玉皇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。她和当时的成安太子联手,为南齐立了不少的君威。彰显了大国的势力。成安太子甚至在战场上,见到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,当时南顺的年轻帝王,远安帝。 远安帝当时年纪尚幼。元顺的根基就和远安帝的年纪和心智一样不稳。元顺国的国政一直还在元后和国师容氏的手里。远安帝连面对自己的母亲都不能露出脆弱模样。 在战场上重逢几乎淡却记忆的兄长,却产生了撇嘴想哭的念头。 大概是血浓于水的缘故,纵然当时元后和元顺帝合离的时候远安帝还是个年幼的皇子,但是却依然在战场上,众多身着铠甲的将士堆里一眼认出了当时抱过自己的兄长。 远安帝生的乖巧,一双尚且有肉的面颊上还没看出来什么君王威仪的态度。他有些羡慕的看着眼前威风凛凛的兄长,再看看旁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。不知道远安帝有没有感慨过命运弄人。倘若父皇当年没有偏宠贵妃违背诺言,倘若母后当年能够透情爱,用于政绩,或许远安帝如今就不会是远安帝。他就只是个逍遥自在的王爷。有个威风凛凛野心勃勃的哥哥,有个傲视须眉的太子妃嫂嫂。还有善良不怯弱的母后,没有昏庸的父亲,他一生都可以过得很好。 他很喜欢眼前的嫂嫂,很满意。郎才女貌,天作之合。 于是一口一个哥哥嫂子就脱了口。 他匆匆见面,匆匆作别。除了那记忆中年轻哥哥的威风楷模,他们连一个拥抱都没有。 他们后来再也没有见过面。两国之间一直用使臣交流互通往来。直到远安帝驾崩的消息从南顺传来南齐。当时已经算是君威凛凛的成安帝当场在朝堂上难掩事态,掩面痛哭。 这是过往的事情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