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三百六十一章 除却恶意”-《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鲛人数量很多,逐渐参战。且战场为水域。因为鲛人不会上岸,且北魏的人要的就是水域。既然北魏的国人以那个被吃掉的孩子主动挑战,也等同于在鲛人眼中主动挑事的一方。

    既然你挑事,那么你就下水。

    水域中是鲛人的主场。即便是身手再好的渔民,也会有被鲛人活生生拖入漩涡中直接被溺死的危险。不到半年的时间,那一带水域的渔村的青年壮丁就没了个干净。

    鲛人的数量,远超了渔民的想象。

    渔民那个时候一向很少去深水水域大鱼,他们若是想要大鱼,可以用地上的家畜来潜水边和鲛人交换。时间久了,渔民生了惰性,反正要什么鱼,鲛人都可以效劳,何必亲身入水呢?听说南顺东海那边的渔民甚至可以和海里的鲛人换来夜明珠。

    浅水水域中,鲛人数量有限。只有一些胆大的鲛人才会来浅水水域和人互动。他们胆子很小,皮肤大多很白,头发虽然不长,但是似乎都有一双湿漉漉的眼睛。鲛人能够听得懂人话,让他们抓来武昌鱼,就绝对不会抓错鲈鱼。虽然这些鱼类的名字都是渔民取的,但是鲛人似乎记忆很好,说一次,他们就记住了。

    从来没有渔民问过,这些鱼在鲛人眼里叫什么。

    他们一边觉得鲛人能擅人言,能动人语,能分辨鱼类,还知道害羞和胆怯等等人才有的情绪;一方面却还是觉得鲛人野蛮无法开化,论起原因,大概是出于会吃熟食的优越感吧?

    只有牲畜才茹毛饮血,却不管水中要如何生火呢?

    凭着这样一腔的优越感,他们自以为这一场水陆之战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平复。他们会赶走鲛人,令鲛人不敢再来这片水域,他们会取得这一段水域的主导。这片江水中的鱼类,砂石,水草,都是他们的。一个都不给鲛人。

    结果,这一仗,打了数年。

    打到再也不记得,当初的源头。那个孩子的坟墓已经生了茂密青草,孩子的父亲早就在那场战役中同样葬身鱼腹,尸骨无存,连衣冠冢都没人给立一个。那个孩子的小小坟头上终年只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女人在嘻嘻傻笑。

    无人关心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被数量庞大的鲛人群体吓的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名姓。

    ——这有什么奇怪?水域面积本来就是陆地的数倍。鲛人可以不必一定去寻求陆地上的东西。但是人类却不能够离开水源。

    没听说过鲛人不能离开土。何况就算是吃土好了,河底泥沙,海里砂石,甚至包括水域沉底的天坑地陷,哪个没有土?就算是要吃土,鲛人也不用畏惧陆地的粉尘吧?

    但是人需要水的。

    那几年中,北魏的江鱼市价暴涨。一度紧张到连北魏皇室都吃不到新鲜的江鱼。因为负责采买的皇商已经无法直接从渔民的手里买到新鲜的江鱼——隔相江中的鲛人几乎只要看到北魏的渔民或者船只就会群起攻之。

    他们很聪明,从来不会针对西奥,南顺和南齐的渔船。他们只攻击北魏。而就算是北魏的渔民伪装成他国渔民也会被轻易识破。

    他们实在是太聪明了。

    北魏的皇商不得已,只能够从南齐或者南顺的渔民手中辗转买到江鱼:北魏的船只已经不能够出现在江面,南齐和南顺的渔船需要把江鱼送到北魏的岸边,交给皇商手里。这一尾鱼的价格当然是水涨船高。一尾鱼的价格或许只有十个铜板,但是过江的费用却足足需要十贯钱。

    那几年中,原本不算是靠着捕鱼为生的南齐和南顺的渔民都笑,那是在发北魏的国难财。

    这一开始不过是一场笑谈而已。

    结果几年后,居然成真。

    容小龙还是没搞清楚这其中的关系:“这和北魏灭亡有什么关系呢?总不能说是因为北魏贵族吃高价江鱼给吃亡国了吧?”

    而且他还有个事情没明白:“虽然北魏亡国了,可是这江中鲛人也不见了啊......两败俱伤,或者说,共沦亡啊.......”

    容小龙说:“而且才叫几年时间,北魏当年强国,国库不能这么点吧?吃江鱼给吃穷了?”

    陈大状说:“我当时知道的,是北魏赢了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说?鲛人不是很多吗?”

    “北魏的君王如何忍得下去去一直受到水里鲛人的窝囊气呢?一怒之下,拍了军队出手。鲛人虽然人多,但是北魏的人也不少。如果比人头来说,鲛人是拼不过的。或者说,生不过。”

    ——生不过。

    老虎虽然一口气能吃五只小白兔,可是兔子一窝能够生二十个小兔子,然后兔子不停的生,又很快长大,然后继续不停生,而老虎呢?长得很慢,生的又少。鲛人也是这样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