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三百六十章 江中有鲛人”-《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比如隔相江江水日渐浑浊,比如那只有北魏境地才生的水草日益减少,比如江边植被日渐稀少,比如砂石逐渐堵塞河道,比如大雨导致上游江水暴涨压垮堤坝,比如一夜之间那临江村落不复存在.......

    这一切归根究底的人为的真相,在随着北魏亡国,似乎被永远掩埋到了黄沙之下,只剩那个神仙天降的传说依然在流传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就开始讲道人不胜天了。

    挺有意思。

    陈大状说:“......你可知道,鲛人?”

    容小龙说:“诗句里听说,‘沧海月明珠有泪’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知道,为何无缘无故,传说和诗句都有鲛人存在?”

    容小龙说:“前辈不要说,是因为之前鲛人曾经存在过?”

    陈大状点头:“聪明......你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,我有点后悔自己死的太早,鬼能不能托梦?我托梦给顾文熙,让他收你做徒弟?”

    容小龙:“.......”

    他很不忍心告诉陈大状真相:以他的身份他的处境他的出身,本来就不可能能够去朝堂在展开什么拳脚了。这也是他去江湖的最大原因。

    但是他本来也没打算告诉。

    容小龙只能‘嘿嘿’两声干巴巴应和。

    陈大状只是随口罢了,毕竟他又没法真的托梦:“当年.......几十年前吧,一百年都不到,隔相江和东北海中确实有鲛人存在。当时还算是可以和人和睦相处的。人在陆上,鲛人入水,两分天下。鲛人用水中之物和陆地上的百姓交换购买东西,还可以进行交换。鲛人用江里的鱼,海里的珍珠,人喜欢的珊瑚和贝壳,甚至沉船的珍宝等等交换陆地上的肉食,瓜果,药材,琉璃等等需求。......这种和睦,大概持续了也有两百余年。——直到北魏亡国。”

    这下容小龙就不懂了:“鲛人和北魏亡国有什么关系?难道北魏的国君其实是个鲛人?”

    这就有点扯了。

    即便是容小龙不曾亲眼眼见鲛人模样,也知道鲛人是人身鱼尾,耳边有腮,口中生利齿,据说鲛人雌雄模辩,擅歌,会在深海中以歌声蛊惑游船触暗礁,然后把船员拖入水中淹死进而分食人肉,只要是海上出海的渔民,各个都被警告不可被鲛人歌声蛊惑。

    听起来,鲛人在海上传说中,是个反派设定。

    但是在陈大状的说法中,还挺平和的?

    对此陈大状知道的就不算是十分详细了。

    他当时收集到的信息,源头鲛人和人类的大战的处罚点,似乎是个落水的小儿。

    那个小儿是跟着父母一同渡江的,结果江面行走一半忽然遇到大风,船体颠簸之下,母亲怀中小儿不慎脱出怀抱落入水中。被水中鲛人窥见,那说中鲛人一向已经习惯了江边百姓的以肉类投喂,已经习惯肉味。见一个小儿落水,还以为是和往常一样的友好投喂,当场就把那落水小儿分吃了干净。虽然那小儿在惊涛骇浪中落水的同时已经断了气息,但是这一幕落到船上众人眼中依然是可怖画面。

    那小儿母亲眼见自己亲子被分解食用,当场疯癫。那船上众人各个义愤填膺喊打喊杀,一双双血红眼睛,对上了浪涛中一张张尚且带血的嘴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