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....... 于是容小龙就猜测:“是因为后来那片水草被别国觊觎,引发了战乱,然后才亡国了?” 陈大状给了容小龙一个‘想太多’的眼神,他说:“不是。” 容小龙就闭嘴了。 他就继续听。 容小龙在闭嘴之前,忍不住问:“......不是说好了是神仙么?神仙呢?” 陈大状说:“......急什么?” 怎么不急?这不是一个短的故事么?短的故事,要这么长?那长的故事怎么办呢? 先不急呗。 先听神仙的故事。 那神仙的故事,发现在北魏沿江的一个镇子。 那个镇子临江,却没有渔民。他们也靠江而生,但是却不捕鱼。 若是有客人询问起这个镇子,船夫渔民也会解释:“这里水势地,不易行走大船,所以没有什么纤夫也没渔网,水深才见大鱼,而且这个镇子没码头,也没什么好风光。” 船夫渔民讲的半错不错,魏河镇干脆就没有码头,也没有摆渡船只。它确实靠江,确实也有渔民,但是渔民却并不靠着入江捕鱼为生。他们靠采割江边水草维持生计。这隔相江的水草,只生魏河镇附近。 魏河镇中,男人下江边采割水草,扎起一捆捆水草背负上岸。那水草通常沿着江边淤泥和漩涡生长,细细长长,宛如女子青丝,若是在清澈时候潜水下望,可见那一簇簇水草沿水飘摇,袅袅婷婷,婀娜多姿。采割水草,需水性极好的男子。女子不可下水。镇上神婆占卜之时,伸头缩脖,行为动作,如龟如蛇,不仅如此,那如龟蛇攀岩的神婆口吐人言,絮絮叨叨,念念有词,含含糊糊,大意只是一句:女子不可入江。 于是分工明确:男子如江采集水草,搬运上岸,女子待会家中,一一整理,摊放阳光之下,晒干水分,剥去软糯皮质,独留水草一根草芯,那草芯晒干晾干,舍去水分,呈现莹白状态,细如发丝,粗如绿豆。家中心灵手巧的女子变会按照草芯粗细分别整理,将这些水草草芯做成种种美物。 有精巧灯笼,有凉扇,甚至填色贴绢做成头饰,或者编制柔软手链,自然也有箩筐,也有草席,也有屏风,也有卷帘......这些东西从魏河镇出,送南齐金陵,到南顺左海,也入北魏皇城,也到西奥贵族家中。 旁人仿不得,因为知晓这只有特殊香味芬芳的物品,才是出自魏河镇的水草。也只有魏河镇的水草,才有这样特殊的香味。 那是何种的香味呢?像刚刚挤出汁水的鲜嫩草叶,又夹杂着细细品味才有的栀子花香。不同于香膏香粉的庸俗,那种气味悠然,如沐雨,如迎风。 皇城贵女,商户女儿,都喜欢在夏日入手一把魏河镇出品的团扇,在炎热之夏,素手芊芊,摇动手中莹白团扇,如天上月捧于手心,又闻鼻尖充盈草叶和栀子花香气,悠然芬芳,多情女子此时,只怕要和月宫嫦娥感同身受了。 这魏河镇沿江的水草绵延不绝,生生不息,就像这魏河镇的居民,来去往往,香火不断。 ...... “怎么还没到神仙。” 马上就到了。 魏河镇来了一个姑娘。陌生的,且美丽的姑娘。 镇子里的人很惊奇,但是因为今天镇子上有喜事,多个外乡人也是多一双筷子。于是就有女人来邀请那个外乡来的姑娘入座,一起去瞧新娘子。 新娘子很漂亮,盖着红盖头,只露出来一只细白小巧的下巴,都可以看得出来是个大美人。 外乡的姑娘也是个大美人,甚至过来看新娘子的,瞧热闹的都不知道谁更加漂亮。 还有的男人,说今日实在是好运气,一下子见到两个大美人。 果然外客出美人。这镇子里就是看不到这样貌美如花的。 外乡来的姑娘,好奇。 问一个女人:“新娘子难道也不是镇子上的人吗?” 女人原本笑容满面的,听了这句话,却唬了脸,干巴巴不肯回答。 那美丽的姑娘一副好脾气,柔柔笑笑,也不计较。只是在去问旁人。 问了好几个,都是一副冷脸。 只一个小孩,嘬着手指说,那个漂亮的姐姐,是天上的仙女。她的衣裳被新郎家里藏了起来,不能回去做仙女,就只能留在人间当新娘子啦! 小孩话说完,就看到漂亮的绿色衣服的姐姐手里多了一件五色的彩衣,漂亮的姐姐声音温柔清澈去临江的水:“是不是这一件?” 小孩子还没来得及说话,就听到旁边传来一声惊叫。 ....... 第(2/3)页